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 > 伊犁旅游

伊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圣佑廟座落在伊犁昭蘇縣城西北,天山腳下的洪那海河畔,圣佑廟內古木參天,松杉蔽日,登堂入室,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沿著中軸線望去,8座建筑錯落有致,布局對稱,除照壁、山門、前殿、大殿、后殿按中軸線建筑外,左右還有硬山頂配殿和八角形雙層雙檐閣。圣佑廟主體建筑,殿寬17米,7開間,平面正方形,大出桅,高舉折,陡屋頂,四角飛檐呈龍頭探海之勢,檐下斗拱,為多層挑枋肩之,工程精細,鎏金瀝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詳細]
  介 紹 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qū)的治理,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并陸續(xù)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wèi)星城,統(tǒng)稱為“伊犁九城”。現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 惠遠古城中心矗立者宏偉高大的鐘鼓樓,登樓遠眺,城內外風光盡收眼底。林則徐曾在這里領導百姓開通水利,受到了伊犁將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交 通 古城距霍城縣9公里,距伊寧市38公……[詳細]
  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寧縣麻扎鄉(xiāng)境內阿布勒山北坡下,距伊寧縣城36千米,有218國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該麻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第十一代孫的陵墓,速檀歪思汗是伊犁最后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在伊犁地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因此,幾百年過去了,但其陵墓仍然留存,成為各族伊斯蘭教人士朝拜的陵墓。該麻扎占地百畝,四周異常潔凈,麻扎是依據伊斯蘭教的風格修建的,其陵墓完全是中國民族風格亭……[詳細]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歷史上曾建有許多城鎮(zhèn)在這里扼守邊界,發(fā)展貿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qū)的治理,在這里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并陸續(xù)在其周圍建起惠寧、綏定、廣仁、寧遠、瞻德、拱宸、熙、塔爾奇八座衛(wèi)星城,統(tǒng)稱為“伊犁九城”�,F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是當時我國西陲軍、政治中心的伊犁將軍府所在地�,F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其正大門以及庭院中廳堂、曲徑、回廊、將軍亭的……[詳細]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霍城縣西北38公里的-扎鄉(xiāng),是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次子察合臺汗的后裔吐虎魯克·鐵木爾汗的陵墓。“麻扎”,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圣地”、“-墓”。吐虎魯克·鐵木爾汗于1346年登上汗王寶座,1354年正式信奉伊斯蘭教,是新疆境內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可汗,在位期間致力推行伊斯蘭教。1363年去世后,后人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麻扎宣揚其功德。麻扎完全……[詳細]
  伊寧陜西大寺伊寧回族大寺位于伊寧市新華東路南側(市人民醫(yī)院對面),始建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是伊犁最早落成的清真寺之一,同時也是清代伊犁九城中最大的伊斯蘭教清真寺。該寺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寧固寺”、“寧遠寺”、“鳳凰寺”;因該寺執(zhí)教人陳其周、-、馬玉林都是回族穆斯林,又是回族教民禮拜的集中地,故最后定名為回族大寺。伊寧回族大寺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伊寧回族大寺原面積約6000平……[詳細]
  納達齊牛錄關帝廟 納達齊關帝廟”現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納達齊牛錄鄉(xiāng)北街,北依舊城垣,占地面積約2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建于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系該牛錄遷移新址后所建�,F存關帝廟、娘娘廟和山門以及新建的“圖伯特紀念館”等建筑。關帝廟系土木結構單體建筑,廟內供關帝半坐像,左、右兩則塑關平、周倉像(均已毀),塑像背后及左、右兩壁繪制“火龍戲珠”、“蘇武牧羊”、“東方朔……[詳細]
  吉仁臺溝口遺址位于天山伊犁河峽谷中的尼勒克縣恰勒格爾村,吉仁臺溝口遺址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中國最早的用煤遺跡,初步斷定其時間約距今3500年前后,相當于青銅時代中晚期到商代,這將人類使用煤炭資源的歷史最少上推千年。煤炭被大量用于生產、-的記載見諸于《史記·西域傳》,書中曾描述今天新疆南部的庫車縣一帶用煤冶煉生產的場面,但沒有發(fā)現任何用煤的痕跡。有確切記載的用煤記錄和發(fā)現是在東漢,在此次考古中的M49……[詳細]
  靖遠寺位于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城西6公里的孫扎齊牛錄鄉(xiāng),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廟中較有影響的寺廟之一,現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整個寺廟對稱成比例布局的樓臺錯落有致,古樸自然,是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融合的縮影,充分體現了錫伯族人民的建筑藝術,也是錫伯族與各兄弟民族保衛(wèi)邊疆、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實物見證。靖遠寺規(guī)模宏偉壯觀,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詳細]
  奴拉賽銅礦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尼勒克縣城南約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賽溝中,是一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2400年。遺址包括圓頭山古銅礦遺址和奴拉賽古銅礦開采、冶煉遺址。在圓頭山古銅礦遺址,發(fā)現有露天采掘礦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賽銅礦采礦區(qū)已發(fā)現十余處豎井洞日,已塌毀,洞口約5米見方,有的豎井深達20米左右,寬約5米。洞口周圍和豎井中發(fā)現大量礦石和圓形或扁圓形的石……[詳細]
  小洪納海石人墓小洪納海石人墓位于昭蘇縣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崗巖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側,刻有粟特銘文,雕像神態(tài)端莊、生動逼真。由于長年累月的風雨侵蝕,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蝕,上面的粟特文逐漸淡化。加上周圍沒有規(guī)劃參觀的線路和相應的配套設施,導致人為破壞的加劇。小洪納海石人墓的歷史遺跡及文字記載十分重要,急需將它整體保護起來。小洪納海石人墓及銘文,經專家初……[詳細]
  三區(qū)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位于新疆伊犁州伊寧市人民公園內。始建于1948年,1949年夏竣工。三區(qū)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為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筑群,坐西向東。整個建筑群自東向西依次由檢閱觀禮臺、露天劇場和舞臺三部分組成,東西長100米,南北寬53.3米,建筑面積533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建筑。檢閱觀禮臺為一座二層歐式小樓,面積為100平方米,觀禮臺前為占地100平方米平臺,經過平臺進入檢閱……[詳細]
  拜吐拉清真寺宣禮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禮塔位于伊寧市新華東路,相傳建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是清政府直接撥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蘭教寺院。該寺占地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由宣禮塔、禮拜殿、講經堂組成。目前,除保留宣禮塔外,禮拜殿、講經堂已被拆除,原址上已建成一座具有濃厚伊斯蘭建筑風格的現代化寺院。宣禮塔坐西向東,攢尖頂,占地面積158.5平方米。東西長12.7米,南北寬12.4米,高18.3……[詳細]
  惠遠鐘鼓樓惠遠鐘鼓樓始建于清光緒九年,1990年被定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與惠遠新城、伊犁將軍府屬同時期建筑物。鐘鼓樓位于古城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正對四個城門,為四層三檐歇山頂的木結構建筑,總高23.76米。整個建筑巍峨挺拔,雄渾壯麗,熠熠生輝。鐘鼓樓曾于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維修,現保存完好,是全疆僅存的一座有較遠歷史的傳統(tǒng)高層木結構建筑�!�[詳細]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