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米易縣旅游

米易縣文物古跡介紹

何家壩史前遺址
  在米易縣掛榜鎮(zhèn)不少居民家的灶臺上,放有一種被稱為“雷削子”的石頭,傳說是天上的雷公發(fā)怒時,從天上摔下來的什物。民間還傳說,當婦女生孩子難產(chǎn)時,把“雷削子”燒紅泡水喝下,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這種打磨得光光生生的石頭,讓人著實感到有些神秘。1987年,當時修建堰溝的鄉(xiāng)民在距地表深2.5米的地方挖到兩個完好的雙耳夾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組成的堆積物。后又相繼發(fā)現(xiàn)了石斧、石錛、石鐮、鉆孔器(石紡輪或石佩器)、石箭鏃(石劍尖)等形制偏小,工藝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解開了“雷削子”之謎,也為研究安寧河流域及周邊地區(qū)文化類型和原始人類生存形態(tài),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原來,大約在距今4000至3000年的時候,在安寧河西岸的何家壩,黃帝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用他們自制的石器工具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生活。從何家壩遺址上出土的物件中可以看到新石器時期的夾砂陶片和磨制石器……[詳細]
2、掛榜清真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掛榜清真寺
  米易縣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隨后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多次維修,近年進行過全面整修,日前清真寺布局完整,占地1200平方米。雖然是清真寺,但整個建筑仍然在主體上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形態(tài),是攀西地區(qū)伊斯蘭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全寺采用單進四合院布局,主入口在南面軸線上,這里矗立著一座一底二樓三重檐六角形攢尖木質(zhì)樓閣,名為“望月樓”,也稱“邦克樓”,是清真寺建筑類型中的重要元素,以往用于登樓召喚教民祈禱。大門即開在望月樓底層,成為整個清真寺的標志性建筑。保護范圍:東至圍墻外10米,西、南、北分別以圍墻外5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攀枝花海塔
  攀枝花海塔簡介 海塔風景區(qū)位于龍洞河源頭,米易縣城36公里,是個海拔1900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山間盆地。海塔之名由“!迸c“塔”組成。海塔人工湖水域面積60萬平方米,匯水面積9平方公里,四周青山環(huán)繞,形如彎月,得名月兒海。海塔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不使 它隨水飄去 ,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栓船之樁。海與塔交相輝映,“海塔”因此得名。四川攀枝花……[詳細]
海塔景區(qū)
  海塔由“!迸c“塔”組成。海塔人工湖水面有60萬平方米,四周青山環(huán)繞,形如彎月,得名月兒海。海塔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栓船之樁。海與塔交相輝映,“海塔”因此得名。海塔常年最高氣溫24~29℃,最低氣溫5~7℃,四季如春,是個天然的植物園。這里有長年點綴-的杜鵑,清雅的深谷幽蘭,遍布湖畔的金菊,十里飄香的山桂,紅白相間的山茶花林,碩果累累的玉珊瑚,還有報春花、臘梅、月季、芙蓉等各種花卉,爭奇斗研,四季飄香。海塔不僅盛產(chǎn)桃、李、梨、核桃、板栗、木瓜等水果,還生長著大量的藥用植物,如烏梅、天冬、茯苓、千里光、白寒石、西防風及天麻、絞股藍等數(shù)百種中草藥。海塔還是鳥獸的“王國”。湖面野鴨游弋,鴛鴦戲水,鷗鷺翻飛;山間林中還有百靈、畫眉、箐鳥、鷓鴣、鵪鶉、云雀等飛禽及鹿、獐子、山貓、青雞等各種動物。……[詳細]
得石攔木壩
  得石攔木壩(米易縣)保護范圍:現(xiàn)有壩體壩基以內(nèi)。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灣丘“五七”干校舊址
  米易“灣丘五七干校”是“文革”中省級機關干部下放勞動鍛煉的地方,多的時候達數(shù)千人,后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北分別以圍墻外10米為界,西至圍墻外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