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長治市 > 沁源縣旅游

沁源縣文物古跡介紹

沁源烈士陵園
  位于沁源縣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太岳區(qū)黨委為紀念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于太岳革0據地的先烈,建造了這座烈士陵園。陵園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動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園座北向南,可分三個部分。進入園門,兩側是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正面是屏風。屏風開左右兩門,供行人通行,屏風后小廣場北面是紀念堂,從紀念堂兩側大門入內,院中高聳著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級臺階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層。登階入亭,居中是烈士紀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劉開基等同志的題詞。-同志的題詞是“為抗日戰(zhàn)爭和為解放戰(zhàn)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兩側建有兩座紀念亭。亭的臺基低于烈士亭,為四柱四門方型結構。左邊的叫“光榮亭”,是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右邊的叫“勝利亭”,是為紀念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在勝利亭和光榮亭前面正中處,還建有一座小巧的涼亭。順著烈士亭內的穿堂往北,便進入……[詳細]
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閻寨舊址
  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閻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zhèn)閻寨村西嶺上1940年1月,“晉西事變”后,為鞏固太岳區(qū),加強該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qū),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岳區(qū)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岳軍區(qū),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qū)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岳縱隊。該軍區(qū)組成后,先后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和太岳區(qū)冬季反“掃蕩”作戰(zhàn)。1942年,太岳軍區(qū)部隊先后參加了反“蠶食”斗爭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及春季、夏季、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和沁源圍困戰(zhàn)。太岳區(qū)黨委初期稱太岳特委駐沁縣,特委書記安子文。1939年9月遷駐沁源縣柏木村,1940年4月在閻寨村正式成立“太岳區(qū)黨委”,駐閻寨所屬自然村——西嶺上。太岳軍區(qū)區(qū)黨委舊址是一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窯洞組群,現存6個院落,第一……[詳細]
太岳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太岳軍區(qū)司令部舊址太岳軍區(qū)司令部舊址(第二批省保)時代:1940—1942年地址:沁源縣城東南7公里太岳軍區(qū)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據朱總司令指示,-率決死一縱隊在晉東南開辟抗日根據地,在沁源開展游擊戰(zhàn),粉碎閆錫山“十二月事變”以后,為了適應新的斗爭形勢,根據黎城會議整編建立的。由386旅旅長陳賡任司令員,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漢任參謀長,蘇精成任政治部主任。軍區(qū)歸屬192師指揮,下設3個軍分區(qū)。軍區(qū)成立伊始,司令部駐于閆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軍第41師團,36師團和獨立混戰(zhàn)旅團各部7000余人對沁源進行了第一次掃蕩后,閆寨成為一片廢墟。太岳區(qū)領導號召軍民挖窯洞安居,繼續(xù)戰(zhàn)斗。軍區(qū)黨政軍領導親自動手,帶領官兵打土窯洞達170余孔,舊址現存的土窯就是當年挖成的。1944年秋司政機關南撤。舊址由三孔院落平行布列組成,通面寬60米,通進深22米。建筑依山開鑿窯洞10孔,主體……[詳細]
太岳烈士陵園
  太岳烈士陵園   太岳烈士陵園位于沁源縣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太岳區(qū)黨委為紀念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于太岳革0據地的先烈,建造了這座烈士陵園。   陵園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動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園座北向南,可分三個部分。進入園門,兩側是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正面是屏風。屏風開左右兩門,供行人通行,屏風后小廣場北面是紀念堂, 從紀念堂兩側大門入內,院中高聳著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級臺階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層。登階入亭,居中是烈士紀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劉開基等同志的題詞。-同志的題詞是“為抗日戰(zhàn)爭和為解放戰(zhàn)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兩側建有兩座紀念亭。亭的臺基低于烈士亭,為四柱四門方型結構。左邊的叫“光榮亭”,是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右邊的叫“勝利亭”,是為紀念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在勝利亭和光榮亭前面正中處,還建有一座小巧……[詳細]
沁源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第一批省保)時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地址:沁源縣城南8公里的閻寨村北500米的土丘臺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陣亡將士紀念碑,由太岳軍區(qū)、太岳行署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為保護碑加建紀念亭。紀念亭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占地面積48平方米,由磚石水泥砌成。紀念碑共四塊,存放于碑亭內,背向而立。四塊碑大小等同,高1.3米,寬0.53米,厚0.2米。第一塊為碑名,第二塊刻碑文,第三塊刻決死縱隊、抗戰(zhàn)四年陣亡指揮員名錄500余人名,并記有犧牲烈士4879人,第四塊為陳賡、牛佩琮等題詞�!�[詳細]
賈郭石窟
  賈郭石窟(第五批省保)時代:北魏、隋唐地址:長治市沁源縣王和鎮(zhèn)賈郭村東石窯灣古莊線北側崖壁賈郭石窟始鑿年代不詳,現存石窟造像為北魏至隋唐風格。石窟位于東西長約145米、高約2.5米的崖壁上,坐北朝南,由東向西依崖開鑿11窟,分布面積約364平方米。11座窟寬0.60-1.1米,深0.30-1.7米,高0.80-1.20米,大小不等�?邇仍煜穸酁槿谌愂剑唛T側雕有金剛或菩薩立像,窟內壁造像均為一鋪三身,或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東側第一窟原有題記,現模糊不清。造像風格既有北魏的秀骨清像,也有隋唐的豐圓廣頤�!�[詳細]
靈空山圣壽寺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城西北19公里靈空山峪中,坐落在懸崖的半腰靈空山圣壽寺位于沁源縣靈空山鎮(zhèn)靈空山中。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開,各有山門而又互相貫通。據寺內碑文記載,始建于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始名圣壽寺,現存建筑基本為明清遺構。圣壽寺五路院落自西至東分別是羅漢院、窯樓院、中院、關公院、僧房院,院后崖壁上有唐末開鑿的凈身窯,附近有建于明代的巒橋和仙橋。中院大殿面寬五間,硬山琉璃瓦頂,檐下施五踩雙昂斗栱,看面抹斜。靈空山圣壽寺布局靈活,建筑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渾然一體,寺內宗教文化內涵多樣,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2013年5月,靈空山圣壽寺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空山古建筑群
  靈空山古建筑群靈空山古建筑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沁源縣城西靈空山靈空山屬太岳山脈,境內峰巒疊起,溝壑縱橫,風光十分秀麗。據寺內碑文載,唐初靈空山就有寺廟,規(guī)模較小。唐景福年間(892—893年)擴建,后歷代均有修葺。主要寺院有圣壽寺,為明清所建。圣壽寺因地勢修建,東西橫向排列、左右聯(lián)通六院,中大殿一院為主體建筑,共計有僧舍殿宇76間。另有明代修建的仙、巒二橋,造型精巧美觀�!�[詳細]
9、閻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閻寨
  位于沁源縣城南。1940年至1942年是太岳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0太岳區(qū)黨委、決死一縱隊司令部、太岳軍區(qū)司令部等重要領導機關駐在這里,當時有太岳區(qū)的“小延安”之稱。-、陳庚、安子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指揮戰(zhàn)斗,領導太岳區(qū)的根據地建設工作,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史料。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舊址
  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0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靈空山鎮(zhèn)下興居村1940年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駐扎在下興居清代秦姓武舉修建的六進院內,在太岳軍區(qū)的領導下,指揮部隊抗擊日軍,并參加了著名的“沁源圍困戰(zhàn)”。舊址坐西朝東,六進院布局,乃清代秦姓武舉創(chuàng)建,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詳細]
太岳行署趙寨舊址
  太岳行署趙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zhèn)趙寨村太岳軍區(qū)行署、各處處長舊居是為窯洞組群�,F存牛佩琮、裴麗生等太岳軍區(qū)行署領導人舊居窯洞8孔,配房三間,大門一間,各處處長舊居窯洞7孔,警衛(wèi)連舊居窯洞6孔,其它機構窯洞舊址4孔,共計窯洞25孔。……[詳細]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