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
棣栭〉
鍖椾含
澶╂触
娌冲寳
灞辫タ
鍐呰挋鍙�
杈藉畞
鍚夋灄
榛戦緳姹�
涓婃捣
姹熻嫃
娴欐睙
瀹夊窘
绂忓缓
姹熻タ
灞变笢
閲嶅簡
鍥涘窛
璐靛窞
浜戝崡
瑗胯棌
娌冲崡
婀栧寳
婀栧崡
骞夸笢
骞胯タ
娴峰崡
闄曡タ
鐢樿們
闈掓捣
瀹佸
鏂扮枂
娓�
婢�
鍙�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江西省
>
景德鎮(zhèn)市旅游
景德鎮(zhèn)市文物古跡介紹
江西省
浮梁縣
樂平市
珠山區(qū)
昌江區(qū)
景德鎮(zhèn)市文物古跡
景德鎮(zhèn)市紅色旅游
景德鎮(zhèn)市名人故居
景德鎮(zhèn)市博物館
景德鎮(zhèn)市十大祠堂
4A景區(qū)
景德鎮(zhèn)市十大景點
全部
景德鎮(zhèn)市特產
景德鎮(zhèn)市美食
景德鎮(zhèn)市地名網
景德鎮(zhèn)市名人
[移動版]
1、
浮梁古縣衙
AAAA
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江西東北部,距景德鎮(zhèn)市僅8公里。浮梁,孕育了蜚聲中外的瓷都景德鎮(zhèn);浮梁,一個讓您在人文與自然組合中流連忘返的地方;千年積淀,浮梁古縣衙一路耀眼生輝!古縣衙景區(qū)內有保存完好的五品古縣衙、宋代佛塔—紅塔、有氣勢宏偉的古城門樓、堪稱世界一絕的歷史文化長廊、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千年瓷壇、體現喜慶浪漫愛情的千禧良緣廣場、凸顯陶瓷精品的魁星閣、明清官窯(中央電視臺熱播電視劇《大瓷商》拍基地)、浮梁茶館、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計時儀器—土圭、圭表、日晷以及千年古井—湯公井、正在規(guī)劃建設的休閑勝地韻琴湖和濃縮宗教文化的西塔寺...浮梁古縣衙為江南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縣衙,被譽為“江南第一衙”,1987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朝元和11年(公元816年),因水災遷浮梁縣城于現在浮梁舊城處,歷經唐、宋、元、明、清諸代至民國四年,長達1100余年,縣衙屢毀屢建�,F存古縣衙,始建于清朝……
[詳細]
2、
御窯廠窯址
AAAA
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景德鎮(zhèn)老城區(qū)中心地帶的珠山中路。元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zhèn)珠山設浮梁瓷局,負責為皇家監(jiān)造御用瓷。皇帝派員到景德鎮(zhèn)監(jiān)制宮廷用瓷,創(chuàng)造出無數陶瓷精品。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將浮梁瓷局改建為御廠,宮廷瓷器開始注明皇帝的年款。清代康熙年間御廠改稱御窯廠,到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止,綿延近七百年。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由于御窯廠的特權所在,歷來薈萃著景德鎮(zhèn)的陶藝精英和能工巧匠。它雖然專為皇帝燒制瓷器,而客觀上則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異寶。除了不少流失于海外,至今尚有許多陶藝珍品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并向海內外游客展示。御窯廠是官窯的象征,是陶藝瑰寶的搖籃。歷來,人們對御窯廠充滿神秘感與好奇心。御窯廠代表了明清時期中國陶瓷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現存遺址及其背景環(huán)境是研究御窯廠歷史沿革、管理制度、燒……
[詳細]
3、
樂平古戲臺
樂平戲臺(含傳芳余家戲臺、余家戲臺與祠堂、涌山昭穆堂戲臺、龍珠戲臺、戴村上房祠堂戲臺、車溪敦本堂戲臺、橫路萬年臺)樂平素有“中國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現存412余座。它們燦若星辰,遍布全市農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屬性分,有祠堂臺、廟宇臺、會館臺、宅院臺等;接功能分,有晴臺和晴雨兩用臺;接結構分,有木質結構臺、石質結構臺和石木混合結構臺。無論何種戲臺,其造型之雄偉,氣勢之恢宏,工藝之精湛,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樂平古戲臺是熔建筑、工藝、雕塑、美術和文學于一爐的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國內外罕見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觀賞價值,已引起國內外眾多的新聞媒體、專家學者和廣大游客的普遍關注與濃厚興趣。海內外近40家新聞媒體對它作了專題報道。樂平古戲臺具代表性的有:(1)涌山昭穆堂祠堂臺涌山昭穆堂祠堂臺建于明崇禎年間。三間四柱歇山式。戲臺簡約古樸、精致靈巧,“工藝之精細,建筑之宏偉,堪……
[詳細]
4、
程氏宗祠
宗祠是一個以姓氏、宗族的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和組織起來的,用以宗族內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動的空間,它承載著一個家族的傳統(tǒng)和文化。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釋義為“惇厚誠實、相敬和睦”,“惇睦”二字,即是程氏祖先對族內子孫后代的期許,也是長輩對晚輩的教育。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葉,清代道光年間重新整修過,是當時瑤里程姓人家的活動空間,他們在這里祭祖先、議事、審斷、舉行婚喪嫁娶儀式,他們將之視為神圣之地,敬畏、信仰它。瑤里程氏以唐代開國元勛、瓦崗寨英雄程咬金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節(jié),族人都在這里祭祀他們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節(jié)祭禮最隆重。立于程氏宗祠之中往日的祭祀場面仿佛歷歷在目——跪拜、上香、祭酒、奉食、進湯�!白訉O入祠堂,當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對語、疾步。”意為晚輩進入祠堂時衣著要整齊,不能在里面嬉笑、說話,走路的步速要慢。當然,不是人人都能親歷這個神圣的場合,宗族在選擇參加祭祀的人時……
[詳細]
5、
九林墓畫
九林墓畫位于樂平市禮林鎮(zhèn)鋪里村石榴花興山北麓,距市區(qū)25公里。四周松柏環(huán)抱,群山起舞,墓前緊依100米地帶的勤儉水庫,水庫以東是樂洄公路。該墓于1987年4月發(fā)現被盜,12月由省、市考古人員一同進行了清理。據考證是南宋樞密副使-中夫婦合葬墓。 該墓坐西朝東,偏東15度,男右女左屬宋代彩色壁畫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長3.2米、寬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長2.75米、寬0.9米、高0.9米。兩室共一墳倉,兩墓室內之中用麻石分開,其中點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磚疊砌,磚長1-2米、寬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磚橫砌,呈半弧圓形,弧的直徑為10.9米,并用方形麻石鋪成該墓的拜堂,拜堂前有斜坡神道。 墓周壁繪有彩色壁畫并用油脂多色,粗線條構成了儀座,導衛(wèi)、侍女等。男室中繪大型方柜云頭足屏風一架,柜施黯色,上繪綠葉紅牡丹,富麗華貴。前繪三段典型搭腦,豎網雕花靠背折疊式交椅一把……
[詳細]
6、
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御窯廠也稱“御窯國家遺址公園”。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所產瓷器稱“官窯器”。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tǒng)、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成為中華古代文明的共同記憶。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F已發(fā)掘多處元明清官窯遺址,里面值得看的還是景德鎮(zhèn)博物館,御窯廠本來是專做官窯瓷器的,現在只剩下一個很小的遺址,里面的博物館陳列了一些景德鎮(zhèn)從古至今的歷史,制陶的工藝順序瓷器品種,釉的分類和歷史,對于了解景德鎮(zhèn)這個千年文化瓷都有很大幫助。御窯廠,是明清兩代為供應宮廷所需瓷器而設的機構。明洪武年間始設于江西景德鎮(zhèn)。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內務府派員,或由江西巡撫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關使管理,并以饒州同知、景德鎮(zhèn)巡檢司監(jiān)造督運,遂成定制。所產瓷器稱“官窯器”。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遺址是元、明、清三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
[詳細]
7、
景德鎮(zhèn)觀音閣
觀音閣,距市中心龍珠閣約3公里,處在昌江河上游。與旸府山下的旸府灘村隔江相望。景德鎮(zhèn)的別稱“陶陽十三里”就是以這里為起點,即“上到觀音閣,下至小港咀”,是為古代景德鎮(zhèn)城區(qū)的最北端。此處背山臨江,山上茂林修竹、鳥語花香,江中水秀如碧、青山倒映。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詠、題繪的佳境。觀音閣,就其位置來說,它建在石埭山的層崖間,是景德鎮(zhèn)的南北通衢,又是地勢險要的關隘。距有關資料介紹,從浮梁縣舊縣治(今浮梁古縣衙一帶)到景德鎮(zhèn),有長約20華里用石板鋪成的“官道”。城外有一小石橋,過橋即為城門,上有石板刻字曰“江南雄鎮(zhèn)”。城門東依石埭山、西臨昌江水,是個險要雄關。進城門,有石徑直達鎮(zhèn)內。進門靠左邊沿石階而上,就有一古閣背東面西,凌駕在通衢之上,這就是“觀音閣”。閣下有亭,西有短墻,亭柱上有木檔,可供坐憩。離閣往南行,出口處有一城門,上有石梁字曰“昌江通衢”。此閣于民國初年曾由觀蓮和尚募化景德鎮(zhèn)三幫(都邦、……
[詳細]
8、
麗陽窯址
麗陽古瓷窯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西南21公里,遺址分布在麗陽鄉(xiāng)彭家村和麗陽村之間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zhèn)市區(qū)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麗陽古瓷窯址的范圍較大,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zhèn)市區(qū)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該窯址發(fā)現并發(fā)掘元代晚期的龍窯窯爐和明代早期的葫蘆形窯爐各一座。麗陽古瓷窯址位于景德鎮(zhèn)市西南21公里,遺址分布在麗陽鄉(xiāng)彭家村和麗陽村之間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該處瓷窯遺址的范圍較大,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zhèn)市區(qū)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該窯址發(fā)現并發(fā)掘元代晚期的龍窯窯爐和明代早期的葫蘆形窯爐各一座。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麗陽古瓷窯位于麗陽村碓臼山南坡,長24.3米,窯室最大的寬度4米,窯內未經擾亂的匣缽摞疊成柱狀,排列整齊,窯壁保存較好,這是迄今考古工作者首次發(fā)現未經開啟的元代……
[詳細]
9、
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
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由高嶺遺址和東埠古街兩個景區(qū)構成。高嶺-東埠是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其中,高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區(qū)和享譽世界的“高嶺土”命名地。東埠是明清之際高嶺土、釉果等景德鎮(zhèn)制瓷原料的集散地,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這里現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街巷、古店鋪、古碼頭,是《閃閃的紅星》等電影的外景拍攝地。整條東埠古街分為上街頭、中街頭和下街頭,街面三米來寬,街道用青石板和麻石鋪成,街兩邊商鋪林立。東埠古街東西兩邊原先各有一個碼頭,如今只有東邊的碼頭保存完好。高嶺遺址是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的核心區(qū)域,游覽從“古道”開始。古道修建于宋代,長2.5公里,寬2米,全部由麻石鋪成,共5600級臺階,在過去的200年里,礦工們就是通過這條路將一擔擔高嶺土挑到東埠碼頭,然后運往景德鎮(zhèn)的。高嶺山經過200年的開采,留下很多采掘遺址,古礦坑就是最顯著的特征之一,高嶺山的古礦坑有數百處之多,至今保存完……
[詳細]
10、
滸崦名分堂戲臺
滸崦名分堂戲臺 名分堂戲臺位于樂平市鎮(zhèn)橋鎮(zhèn)滸崦村,由晴雨臺、廂樓(看臺)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環(huán)合組成,屬晴雨雙面祠堂臺,又稱鴛鴦臺。據民國26年的《滸崦程氏》宗譜記載,程氏世居滸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開始籌建戲臺,造型取中國古典牌樓式樣,據傳當時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設計建造,歷時三年竣工。名分堂戲臺是戲曲文化和宗族意識聯姻的產物,它將戲曲活動請進了森嚴壁壘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進行修整,修舊如舊。 晴雨臺是名分堂戲臺的主體建筑,以“建筑奇巧復雜,裝飾豪華艷麗”著稱,建筑面寬25米,進深12米,高14米,狀式古樓閣,梁柱粗壯,雕塑滿臺精工,氣勢宏狀,裝飾通體施金,金壁輝煌。晴臺面俯廣場,雨臺則正對正堂,兩臺相互背依,渾然一體,其設計之巧妙、結構之別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華,堪稱一絕。 樂平素有“贛劇之鄉(xiāng)”“中……
[詳細]
11、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鎮(zhèn)戴村曾是古老的樂安縣舊縣址。歷史悠久,古有“銀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遠峰,單埠翠屏,石痕仙跡,瑤渡禪祠,東樓琴調,西塾書聲”等自然人文景觀,凸顯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頂樓分一樓、二樓、三樓,前堂與中堂之間的兩旁長廊雕刻麒龍盤柱,各種精細古雕顯得十分壯麗,中堂的建筑更是別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無比,實為氣派,香樟木大梁兩人都無法合圍。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細,條理清晰,各種圖案微妙微肖。祠堂整體建設,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氣勢宏偉。廳內浮雕滿堂,栩栩如生。整個雕刻彩繪壁畫鮮艷如新。始建于道光年間,總共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其中祠堂1100平方米,與對面占地300平方米的戲臺面對面所組成渾然一體的古建筑群。 中房祠堂,坐落在中下村,坐北朝南,……
[詳細]
12、
流槎彭氏古祠
流槎彭氏古祠 彭氏宗祠位于涌山鎮(zhèn)流槎村東北面,村內集中地,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間。古祠前有車溪河流過,后倚青山,青山綠水,風景優(yōu)美,它匯集了我國古代歷史文物,成為樂平市遠近聞名的古祠建筑之一。 古祠坐西朝東,東面為一大門,兩側有4棟小門。大門口的墻壁以巨大花崗巖砌成人,據老人說,此石為日本貢品——上雕各種國家及人像。墻壁上方石雕《彭氏宗祠》及雙龍搶寶,格外耀眼。 從西南面小門入祠內,迎面可以看到祠內古戲臺,戲臺上柱子及懸梁上全部都雕刻了古代戲曲中的人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爬上戲臺,如親臨古戰(zhàn)場。站在戲臺上向下俯視,中間有—露天大廳,大廳兩側各有樓臺,據說此樓臺是提供給富家小姐及公子們觀戲的,大邊為公子樓,小邊為小姐閣。樓閣由16根柱子頂著,靠大廳8根柱均雕有各種奇花異草、柱子上端由八條大鯉魚頂著。大廳及戲臺上有六個懸角(六角系六六大順之意)角上均系有風鈴……
[詳細]
13、
瑤里改編舊址
瑤里是著名的皖贛邊區(qū)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根據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后,形成全面抗戰(zhàn)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并將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為了勝利完成紅軍游擊隊的改編工作,新四軍高級將領陳毅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親臨瑤里指導。整編工作分統(tǒng)一番號,思想整頓,加強軍事訓練,擴編等四步進行。1938年1月,新四軍在瑤里敬義堂設立了招兵處,并分別到祁門、休寧、至德和浮梁、景德鎮(zhèn)的廣大農村城鎮(zhèn)宣傳,十多天擴軍200多人。部隊在整編期間,召開了邊區(qū)游擊隊和地方黨組織干部會,傳達了黨中央關于改編的決定和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具體指示,同時宣布成立皖贛浙省委,以李步新為書記。陳毅在瑤里程氏宗祠召開的群眾大會上講了話,宣傳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經過整訓改編的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于同年2月底開赴安徽縣巖寺。3月中旬,根據新四軍軍長葉挺……
[詳細]
14、
清園古建筑群
清園古建筑群位于景德鎮(zhèn)市區(qū)西南楓樹山林場蟠龍崗,這些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是上世紀80年代從市區(qū)當地及鄰近地區(qū)如浮梁拆遷組合而成的,目的是便于“集中保護和展示”。建筑群分“明園”和“清園”兩部分,含景德鎮(zhèn)市地區(qū)明至清兩代遺存的十一棟村世俗精典代表作,較為集中地反映著該地區(qū)明清兩代鄉(xiāng)村建筑及鄉(xiāng)村建設的基本狀況。明園、清園古建筑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因其散處于偏遠地區(qū),難以保存,更無法利用,遷移到博物館內均用作陶瓷文物陳列室、畫坊、接待室等等,與陶瓷文化主題密切結合;此外,在遷移這些古建筑時也注意了多樣性和典型性,選擇了閭門、祠堂、不同等級官僚的宅邸和一般民居等多種類型的建筑,使人們對當時的社會概貌能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明園,處明清古建筑群的北側,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湖,由七棟明代世俗建筑組成。建筑的初建年代,由清嘉慶年至道光年,貫穿清皇朝相對穩(wěn)定的中后期歲月。有汪氏五股祠堂、金達故居、汪柏故居、汪……
[詳細]
15、
浮梁雙峰塔
浮梁雙峰塔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勒功鄉(xiāng)勒功村寶蓮山雙峰寺遺址左側山坡上,因位于寶蓮山兩個山峰之間,故名“雙峰塔”。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1)的磚石佛塔。雙峰塔為就地取材特別燒制磚,六角六面。外體五層以及底部須彌座和頂部剎座,共分七個部分,內體依外體五層,在各層間增設夾層,累計九層。采用內體空筒式穿壁繞平座結構,應屬磚體樓閣式佛塔。塔為六角五層,坐東朝西,殘高16.2米,維修后高19米,底層每邊只有3.5米,無平座層,是典型的弧身塔,平面每邊約為拱率二十分之一的弧線,塔身亦呈弧線。內部每面面闊1.13米,塔壁厚1.95米,塔對角距離7.00米。第一層塔身特別高,為4.55米,外層表面分成上、下兩段,兩段交接處留有梁槽的痕跡和外跳平座的基腳插孔。外五層,每面各開六門洞,一、二層以上,有二個門洞為內外出入通道,另二個為上下通道,其余二個隔斷作內壁龕;夾層亦在各面開洞,內做壁……
[詳細]
[第1頁]
[2]
[3]
[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景德鎮(zhèn)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景德鎮(zhèn)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景德鎮(zhèn)市A級景區(qū)名錄
·
景德鎮(zhèn)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