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陜西巡撫劉典倡建于寧鄉(xiāng)水云山下。三面環(huán)山,佳木蔥蘢,綠野擴展,溈水流逕,步云橋橫跨其上。“山水之勝,無殊岳麓”,“齋舍之制,全效城南”。當時有步云橋、總會門、東西五門、講堂、崇道堂、希賢堂、先賢堂、仰極臺、凌云亭、奎光閣、文昌閣、藏書樓、東西八齋等建筑,可容徒160人。辟有鑒泉印月、奎閣凌云、云寺鐘聲等10景。云山書院是縣以下的書院,相當于鄉(xiāng)學一類初級教育機構,曾提出……[詳細] |
![]() | “此地有圍山高聳,溪水環(huán)繞,宅我校于其中。聽鳥雀吱吱,水聲潺潺,我們在此間樂也融融。努力求學業(yè),造就優(yōu)良國民,矢志救國,毋忘父老,作育熱忱,我圍山萬古長青�!边@是圍山學校的老校歌,圍山學校的前身就是瀏陽八大書院之一的圍山書院。圍山書院坐落在瀏陽市大圍山鎮(zhèn)東門市,今為大圍山鎮(zhèn)中心完小和中學。正如歌詞中所言,在“崗巒圍繞,盤踞四縣”的大圍山山麓,在東門集鎮(zhèn)東隅,左依虎行嶺、右傍瀏陽河的圍山書院秀然而出……[詳細] |
![]() | 100多年前,瀏陽文家市一些知名人士憂于當?shù)匚倪\稍遜而謀建了一所學宮(儒學設在孔廟的叫學宮,為秀才讀書之所),名為“文昌宮”。道光十九年(1839)春,時任瀏陽知縣的胡芝房來到了文家市,在察看了集鎮(zhèn)中街的文昌宮后,提議將它改為書院興辦義學,他的倡議得到了當?shù)剜l(xiāng)紳的積極響應。不久,當?shù)厝耸勘慵Y數(shù)千緡,良田數(shù)頃,在當?shù)孛鍎⒋箴サ鹊闹鞒窒麻_始興建書院。書院興建后,仍有人不斷捐資助學,前后捐募的資產,……[詳細] |
![]() | 岳麓書院文廟位于長沙市岳麓書院內左側。岳麓書院祀孔始于書院初創(chuàng)時期,北宋時期建禮殿于講堂前,內塑先師十哲像,畫七十二賢,正德二年(1507)遷于今址。天啟四年(1624)重修,正式稱為文廟,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建筑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書院文廟。按照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凡辦學的地方都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統(tǒng)稱文廟或孔廟,民辦書院一般只能在書院內建一座殿堂來祭祀孔子,不能有獨立的文廟,而岳麓書院這座民辦的書院卻……[詳細] |
![]() | 長沙府文廟,在今長沙市西文廟坪一帶,距“百年名�!遍L郡中學不遠。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吳仲復改筑廟學為州學,王安石欣然作《潭州新學》詩以賀,是為長沙府學之始。明洪武年間,有所擴建,改回長沙府學。天順六年(1462),知府錢趙又建尊經閣(藏書樓)。嘉靖至萬歷間,知府孫存、潘鎰、周標、吳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欞星門、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復大成殿。天啟三年(1623)知府謝宗澤“捐俸糾工”,“……[詳細] |
![]() | 善化縣文廟位于今長沙市黃興路步行街東側。宋元符元年(1089),析長沙縣5鄉(xiāng)、湘潭縣2鄉(xiāng)置善化縣,縣治設潭州(即長沙)城內,從此長沙城也一分為二,大致以今五一大道為界,北屬長沙,南屬善化,直至清末。由縣正街往北,有一東起織機街、南止“出入是門”的曲尺形街道,名東文廟坪。此即善化縣文廟所在地。“出入是門”之街名也因文廟而名,此街原通向文廟南門,因文廟西門平時緊閉,出入必走是門。善化學宮原在城南興仁坊……[詳細] |
![]() | 長沙縣文廟西起長沙市民主東街,東止蔡鍔北路,南起學宮街,北止紅墻巷,距周南中學和明德中學這兩所“百年名�!辈贿h。如今,正門位于蔡鍔路的長沙師范附小只是長沙縣學宮遺址的一部分。長沙縣文廟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原來其正門在學宮街,門廬上方有“文廟”2字,門額有“宮墻美富”4字,進門后,有甬道、大成殿、兩廂的偏殿和明倫堂,院中有數(shù)十棵柏樹,后有泮池、魁星樓。整個學宮由紅墻相圍——如今的紅墻巷便由……[詳細] |
![]() | 司徒嶺驛道時代宋代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24—0031公布地址寧鄉(xiāng)縣巷子口鎮(zhèn)扶峰村趙家組類別古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以古道路基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30米處�!�[詳細] |
![]() | 蘭花屋場位于寧鄉(xiāng)縣巷子口鎮(zhèn)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磚青瓦木結構,傳統(tǒng)四合院布局,現(xiàn)存房屋48間,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蘭花屋場是寧鄉(xiāng)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tǒng)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磚雕別具特色、獨具一格。它是由張軾后裔,清朝進士、廣東按察使張銑于1882年建造的。屋場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間,面積約1000平方米,土木磚瓦結構,上下兩層,帶跑馬樓,為清代典型的湘中農村建筑。蘭花屋場也是中國紅色藥理學……[詳細] |
![]() | 毛公橋位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巷子口鎮(zhèn)直田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系毛姓族人捐建,為全麻石拱平一體橋。橋體由多塊長條形巨-石構成,沒有切割痕跡。專家們對當時的建橋技術和建筑工人的智慧由衷嘆服。橋身有石刻的一條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橋體平安。登臨毛公橋,眺望藍天白云,飽覽田園風光,不禁心曠神怡,精神抖擻。毛公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古橋全部用麻石構筑,石塊大小不……[詳細] |
![]() | 新安橋位于瀏陽市社港鎮(zhèn)合盛村。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東西走向,石木結構,長19米,寬4.5米,由石拱橋與木橋廊兩部分組成。拱橋為紅砂巖條石建筑;橋廊由29根木柱榫卯結構支撐,木構架用斗拱,工藝獨特,做法古樸,造型別致。新安橋屢經修葺,保存完好。2006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432300125保護范圍:橋外四向各至10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詳細] |
![]() | 譚鐘麟墓位于岳麓區(qū)坪塘鎮(zhèn)白泉村荷葉塘的一處由東沖山與獅子山南北對峙而形成的約150米的山峽中,海拔77~95米,墓坐東朝西,西南距白泉村委1公里,東北距湘江3公里,西側有白泉港水從南向北流入湘江。譚鐘麟墓坐東朝西,墓封土堆直徑5米,系用糯米混碎瓷澆筑,麻石砌邊。祁陽石碑三通,麻石框邊,主碑高約1.5米,寬約0.5米,上刻“茶陵譚文勤公墓”。兩旁耳碑高約1米,寬約0.4米,右刻“清光緒三十二年仲春月……[詳細] |
![]() | 李朝斌墓時代清代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22—0007公布地址望城縣星城鎮(zhèn)馬家河社區(qū)類別古墓葬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fā)[2011]21號)文件《關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保護范圍:以墓外緣為起點,四向各至5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米處�!�[詳細] |
![]() | 張百熙(1847-1907年),清末長沙縣沙坪人(現(xiàn)屬長沙市開福區(qū)),少年時曾在長沙城南書院求學,1874年中進士,在京為官多年,歷任工、刑、吏、禮、戶、郵傳等部尚書,及政務大臣、管學大臣等職。張百熙思想開明,主張施行新政,是中國教育改革的先驅者,制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由國家頒布的學制《欽定學堂章程》,創(chuàng)辦了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因而被譽為我國的“大學之父”。當年,張百熙為了辦好京師大學堂,……[詳細] |
![]() | 譚繼洵墓位于瀏陽市集里鄉(xiāng)筱水村。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60平方米,花崗石墓圍,三合土墓冢,高0.9米,底徑3.8米。冢首立祁陽石墓碑五通,中間主碑高1.9米,寬0.7米,陰刻楷書碑文“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兼署湖廣總督湖北巡撫譚敬甫君誥封一品夫人譚母徐太夫人之墓”“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歲仲冬月”,兩側附碑陰刻龍紋。1991年,譚繼洵墓被列為瀏陽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 |